01
平台币背后的赚钱逻辑
提到今年币圈最火的关键词,就不得不说“平台币”,以BNB为首的平台币在近一年内一个个涌现,光是叫得出名字的,诸如OKB、HT、BIX、ZB、CEO等等,就能列出一长串来。平台币,似乎已经成为交易所生态的标配。然而,平台币之所以这么火,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家跟着它们赚到钱了。
平台币的造富传说并不少见。在今年一月份BNB就曾迎来一轮暴涨,价格在短短两周内翻了三倍,而如果从它诞生的整个周期来看,这种增长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诞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BNB足足翻了百倍。除了BNB以外,OKB、HT等平台币也同样屡获硕果。如此闪耀的成绩,自然吸引了币圈多数人的瞩目。
然而,这些平台币背后的赚钱逻辑真的说得通吗?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分别讨论,因为每个平台币的理念各不相同,其背后的赚钱逻辑也互有差异。
BNB的理念比较简单粗暴。它背后的赚钱逻辑有些类似于股票分红,用户赚到的钱与交易所本身的运营成果息息相关,说白了,持有BNB就像是获得了交易所的分红权,相当于间接享受到交易所的利润分成。那么,交易所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事实上,它的实现手法也秉承了简单粗暴的理念——那就是回购机制,交易所在每个季度用当季利润的20%回购BNB,并将其直接销毁,在总的资金盘不变的情况下,币的数量减少了,其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OKB和HT则要更复杂一些。比起股票分红这样简单粗暴的模式,虽然它们也带有平台分红的属性,但它们更像是一种董事会投票权,用户通过持有OKB和HT,直接参与到整个交易所的决策行为之中,而这种决策的结果也将反映在交易所未来发展以及币价之上。因此,相对而言OKB和HT价格中多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其赚钱逻辑反映在持币人的总体意识以及市场趋势之上。
以上这几匹平台币中的黑马已经在市场上存在了一段时间,即便还没有达到发展成熟的阶段,但也经历了多次考验,其背后的逻辑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同。下面要说的这一匹黑马,几乎是横空出世、一飞冲天,然而围绕着它的争议却也非常巨大,甚至让人怀疑它根本就是套路。
它就是FCoin的平台币FT。
02
标配还是套路?
FT在开盘时仅仅价值0.09元左右,而近日最高飙升至7元,相当于翻了70多倍,根据其官网交易手续费数据推导得出,其日交易量曾一度超越2000亿人民币,即便其中或许存在一部分平台刷量问题,但这一数据依然足以吊打许多其他币种,成为币圈强有力的一匹黑马。人们如此追捧FT,原因还是赚钱。那么,FT背后的赚钱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平台币FT从一开始便主打的一个理念,就是“交易即挖矿”。简而言之,用户的交易行为相当于挖矿,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手续费通过FT百分之百返还给用户,乍看之下,这几乎就是将原本属于交易所的利益大幅返还给了用户,但事情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FT的交易挖矿模式不设硬顶,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不受限制地享受与交易手续费等值的平台币奖励。其次,FCoin推出的邀请好友奖励计划,可以让用户享受被邀请者90天内交易手续费20%的奖励。这也就意味着,通过一定的账户操作(如一人开设两个账户进行互相倒手),就可以近乎无限地赚取收益,而庞大的交易量也会持续拉高币价。
然而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挖矿不设限,意味着平台币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放并解锁完毕,可想而知,如此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完成整个交易所的生态建设,而且这种滚雪球一般的收益模型要求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以支撑其平台币价格,一旦资金流入不足以支撑币价,很可能就会引起币价的大幅下降。
将交易行为转化为挖矿,这一理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它是一种让用户享受平台或者整个生态成长红利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不设硬顶的奖励模式却引来了大量的刷单行为,从而让市场发展不健全且不可持续。
03
让你赚钱的不是平台币
相比FCoin的平台币FT,类似BNB、OKB和HT这样的平台币在模式上似乎要合理一些,但它们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面临交易所被盗、黑客攻击、负面新闻等情况之时,这些平台币的价格往往会出现大幅波动,价格趋势图往往令人触目惊心。
从上面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那就是——让你赚钱的并不是平台币,而是平台/生态的成长本身。
脱离了平台或生态,平台币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而平台币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平台或生态本身所面临的问题。
思考下来,这些问题其实主要来源于交易所的中心化属性、平台币的挖矿模式、整体生态建设等方面。
由中心化的交易所发行的平台币,天然就具有中心化的属性。大部分平台币数据不上链,造成其透明度严重不足,黑客攻击和市场操纵的风险便大大增加。更何况,目前大多数中心化交易平台同时承担了资产审核、交易撮合、交易数据保管、资产托管、系统风控、交易清算和结算等多重角色,几乎可以说是集投行、交易所、券商、托管银行、登记结算公司于一身,其中只要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便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历史证明,平台产生的损失,将直接体现在平台币的币价之上。
平台币不够成熟的挖矿、奖励模式,也会成为平台币的一大绊脚石,甚至直接关系到平台币的未来潜力。“交易即挖矿”的模式似乎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FCoin大打其牌,其他交易所的平台币也紧随其后,大有跟风之势。即便如此,正如前文所述,无论理念上多么新颖,一个不成熟、不可持续的挖矿模式对平台币未来的影响依然会是巨大的。
事实上,平台币相当于用来构建生态的一种工具,即便这个工具做的再好用,如果生态本身建设得不够得当,那么平台币也会失去用武之地,沦落为投机炒作的工具而已。
总结一下,想要真正构建一个有价值、可持续且优质的平台币,必不可少的几点要素就是:
1.符合区块链思维,实现去中心化(数据上链是基本)
2.拥有一个成熟、逻辑自洽的挖矿模式
3.能够构建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态体系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点,那么平台币自然就有了内在价值,不管最终是增长十倍还是百倍,其赚钱逻辑也就完全说得通了。那么,现在市面上是否存在能够做到这些的平台/生态?
遗憾的是,至少现在来看,这种平台/生态是不存在的。
不过确实有这样一个项目,大有迎难而上之势,正在力图实现以上这三点,它就是DAEX(daex.io)。
04
清算即挖矿
说到DAEX,一些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项目很少自我炒作,似乎一直保持着较为低调的态度,不过从它官方发布的白皮书中,我们却看到了业内少见的务实和严谨,他们看上去确实是想把“分布式数字资产清算生态”这样一个概念落实下去。
为了构建这样一个生态,DAEX的做法是将交易、清算和托管进行分层,通过独有的清算链和钱包体系,将交易所因中心化而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对于比较了解金融行业的人来说,相信这种做法并不陌生,因为中国早期的证券行业就经历了这样的演变,当时由于客户的资产都托管在券商手中,券商便能够随意支配客户的资产,由此发生了很多客户资产被券商挪用的事件。最终许多券商因无法偿付客户资产,而被迫关门。直到后来证监会实行第三方资产托管,客户资产被券商挪用的现象才得以终止。这样说来,DAEX其实就是将交易所本该拥有的存在形态向前推进了一把。
在DAEX的理念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清算即挖矿”这一挖矿模式,它早在“交易即挖矿”这一概念开始在业内风靡之前就已经被DAEX团队所提出,而且还更进一步,通过清算价值因子、ASPOS共识、挖矿收益对半衰减等机制,保证了挖矿模式和整个生态的可持续性。DAEX生态的参与方,包括个人、交易所和机构用户等都可以通过为清算记账生态作出贡献,从而获得一定的挖矿奖励。
简而言之,如果说“交易即挖矿”是将属于交易所的利益返还给用户,那么“清算即挖矿”则更进一步,是将整个交易生态的利益返还给了用户。
既然如此,生态似乎是DAEX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一系列的取证,我们发现DAEX在构建生态方面确实暗暗下了不少功夫。
一方面,DAEX 成立了DAEX FUND(分布式交易和清算基金),把握区块链3.0投资逻辑,扬之所长,未来将专注于分布式交易所、钱包、跨链、资产管理等赛道投资,为行业合规做出应有贡献。第一期,DAEX基金会将拿出1亿DAX和ETH资本,并联合各大投资机构共同建设健康的数字资产交易生态圈。合作投资机构中包括了得资本、JRR、量子链基金会、J One Captial、ChainPE、八维资本、InnoNext、雷盈科技、哈鲁资本等在区块链交易所、钱包等垂直细分领域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机构。
另一方面,DAEX已经为多家交易所提供交易和清算技术服务。并且与慢雾科技等区块链生态安全公司和社区、律所、DRC风控平台建立了战略关系。以DAEX Fund投资和战略支持的交易所,也将成为第一批采用DAX代币作为清算媒介和平台币技术蓝本的交易平台。
从项目诞生的背景到技术实现上的考究,从完整生态的建设到经济模型的确立再到项目路线的规划,我们看到DAEX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考量,力求项目现实可行。如果说现阶段谁是最适合做平台币的底层公链,我们毫无疑问会推荐DA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