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70年来,我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成为了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报告》就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场,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球制造产业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也已经成了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现场图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2019年9月26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以下简称“发动机事业部”)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18家单位支持的“中国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无锡成功举行。此次论坛以“解放动力 智领未来”为主题,针对发动机事业部智能制造成果、创新做法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同时,紧跟智能制造前沿科技,积极探索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描绘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贴近制造业发展,论坛引来了强烈关注。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将时间镜头拉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感慨万千:彼时我国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70年砥砺奋进,中国制造业发展已有目共睹。轻工联合会资料显示,如今我国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等100多种轻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当前,电商平台改变了“远近”的概念,智能手机刷新了交流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都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制造业发展,中国经济的“骨骼”更加强壮。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已经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1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70.6倍,年均增长11.0%。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已经高达27.0%。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背后,是70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硕果累累。“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7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新引擎”。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中国也正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
“行百里者半九十”。70年来,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日俱增。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先前有统计数据就表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他们的4倍至10倍;资源绩效居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倒数第6位。据世界银行估计,污染物排放的70%源于制造业,环境污染给我国带来相当于3.5%至8%的GDP损失。
工业强,经济才能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智能制造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当前也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成为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有统计数据也已表明,智能制造能让产品质量提高30%、价格降低30%。“中国智造”的发展,正是要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改过去以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为代价、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状况,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向全世界亮出“中国智造”新形象。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加快创新驱动,推动“中国智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多年来,我国也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而今要推动“中国智造”步伐,就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着力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加快结构优化,推动“中国智造”。70年来,中国制造业体系逐渐完善、结构优化升级、竞争力与日俱增。《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国智造”步伐,就必须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
加快人才培养,推动“中国智造”。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也已经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17年,工信部等3部门也已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推动“中国智造”步伐,必须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聚合“网动力”,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发展在中国已成井喷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当前,各类“互联网+”应用已经广泛渗入政务、工业、农业、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并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从制造业发展实际出发,我们可以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擘画未来新图景,智领动力新时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汽车评价研究选择在无锡、在事业部开展中国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既是向无锡以物联网孕育智造先驱的致敬,也是对发动机事业部智能制造探索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中国智造”的肯定和鞭策。
智能制造是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进一步提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向着未来进发,近14亿中华儿女就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努力奋斗。